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

郭雪湖---「南街殷賑」---一位日本人不一樣的繪畫鑑賞


        本文摘譯自日文的部落格,2012年作者到台北市立美術館美術館參觀時,偶然看到畫家郭雪湖的作品非常感動,並且開始著手瞭解郭雪湖的作品及其一生。發現政治變遷對郭雪湖的繪畫生涯及畫風轉變,有相當大的影響。透過研究日本統治時期的美術研究專書及作者與郭雪湖的家人的交談,對郭雪湖的繪畫有新的詮釋。這是一篇難得的繪畫研究文章,我也很喜歡郭雪湖的作品,這篇文章讓我對近代台灣美術史有新的認識。----譯者

 
        郭雪湖(1908-2012)。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畫壇展露頭角,戰後也持續活躍於台灣畫壇。但是,由於不熟悉美術範疇,這是我第一次得知這位畫家的名字。

郭雪湖「圓山附近」

郭雪湖「新霽」

        美術館二樓,展行示著「圓山附近」(1928)及「新霽」(1931)二幅作品。這二幅風景畫的前景都為田園風光,後景為小樹林。看到這二幅畫的瞬間,我的心彷彿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揪住一般。

        我感受到畫家嘔心瀝血的描繪出心中所想傳達的景物,無我的投入畫裡,大膽的重構原有在風景中的素材,創造出渾然一體的新構圖。作品完美的表現出台灣風景中綠色的複雜美,做出多層次及組合的綠色。郭雪湖的筆下「圓山附近」是纖細的, 「新霽」則是大膽描繪, 畫家努力藉由筆紙傳達自己的想法,一筆一畫的描繪出的作品。

郭雪湖「南街殷賑」

        另一幅「南街殷賑」 (1930),則展現出強烈的生命力。 場景為孕育郭雪湖的迪化街,以「霞海城隍廟」的祭典 ,描繪出色彩豐富熱鬧的景緻。 直式的畫作下方描繪往來行人的千姿百態,強調熱鬧街景。左右則為迪化街現代化的西式建築。精心設計的「蕃産内地みやげ」「蓬莱名産 竹細工」「新高バナナキャラメル」等色彩鮮艷的文字招牌,更充滿了南國熱情的迷人畫卷精心設計的招牌。右下角的本土寺廟, 則與異國文化互相交融。

        根據後來看到的解說,這幅畫是加入了作畫家的想像力所產生的作品。實際上,街屋原是兩層樓高的建築 ,三層樓的部份是畫家在作畫時增建出來的。牆壁上畫有原住民傳統藝匠的招牌設計, 則是參考資料及商業名鑑所描繪而成。 這幅作品, 彷彿是滿溢著郭雪湖對大稻埕感情的萬花筒。
       
迪化街的實際街景為二樓式的建築
  但是,為何這位長壽的畫家後半生的作品中, 我卻感受不到如同這三幅作品一般強烈的躍動感和緊張感 ?似乎表現出強烈的慾望,但卻又有覺得有所不足之處。 究竟他的畫風如何轉變的呢? 數日後, 我和一位台灣史研究者的友人談到這個話題,他也非常喜歡郭雪湖早期的作品, 他指出閱讀「國畫論爭」,就可以理解畫風轉變的關鍵,並且借給我數本書。

  1950年代發生的「國畫論爭」,雖然不幸,但也是台灣歷史上必然會發生的事, 這是一個動搖戰後臺灣美術時的思想體系的論爭。

        在日本統治時代,台灣的美術界是以官營的展覽會為主軸所組織而成,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國民黨政府接收台灣後,重新將其組織成「台灣省全省美術展覧會」(省展)。 日本統治下的展覽會的「東洋畫」部及「西洋畫」部改為省展的「國畫部」和「西洋畫部」,過去活躍於「東洋畫」部的郭雪湖和陳進則成為「國画部」的審査委員。

        1950年代初期,外省的藝術家, 視彩創作的作品為日本畫,並不是國畫(中國傳統繪畫),並且強烈的攻擊東洋傳統畫派的畫家。 所謂的「國畫論爭」就是排擠東洋畫出身的畫家們,及評擊其作品不具正統性, 強烈的打擊許多本省人畫家,以鞏固外省人畫家在畫壇的主導權。我讀到一部份有關於郭雪湖和陳進的文獻 ,顯示當時無論在語言及政治資源方面,本省人畫家都處於相當不利的地位,因此本省人畫家無法對外省人畫家們提出有效的反辯, 所謂的「論争」似乎只是單方面的攻擊而已。本省人畫家因政治問題而使自己受到否定和攻擊,嚐盡苦處, 其中有人因此失去了創作的慾望,也有人試著改變自己的畫風。

   1940年代以後,郭雪湖進入不惑之年,細膩的畫風漸漸的產生了變化,他畫風改變的原因應是 受到「國畫論爭」的嚴重打擊! 1960年代後半起, 郭雪湖的活動地點移往日本, 1978年移居加州, 2012年在美國離世, 享壽一百零四歲。

台北市立美術館。photo by Momoko Kawakami

        在瞭解郭雪湖的生涯中,台灣歷史對其人生帶來影響的數日後,我在迪化街民藝埕的會議室內,看到「南街殷賑」的複製品。我更驚訝得知此為民藝埕經營者周奕成先生的「名畫返鄉」計畫,希望促使這幅畫回到迪化街。如果「南街殷賑」可以迎回迪化街的話,對周先生計畫使迪化街成為新本土文化的發信據點而言, 應是非常大的鼓舞。然而,這幅畫充滿了畫家對迪化街的情感,在天國的郭雪湖應該也會感到高興。

        然而,得知周先生在網路上發佈的訊息,自美返台中的郭雪湖的家人,其夫人女兒及兒子等人耳聞周先生「名畫返鄉」計畫的想法,將親自拜訪民藝埕,有興趣的人也可以一同列席。我不懂繪畫很猶豫是否該出席?再次取出郭雪湖畫冊看一看,強烈的希望知道他的作品及人生,下定決心非去不可。


*參考文献:
寥瑾瑗『四季・彩妍 郭雪湖』雄獅美術,2001年。
田麗卿『閨秀時代 陳進』雄獅美術,1994年。

   
         9月1日(星期六)的中午,在民藝埕聚集有郭雪湖夫人--畫家林阿琴女士(97歳)二位女兒(郭香美女士,郭珠美女士)及其兒子(郭松年先生)。主人為民藝埕經營者周奕成先生---主辦郭雪湖代表作「南街殷賑」回到迪化街展覽的活動者,及周先生的美術相關人士及設計師們等合作夥伴。特別嘉賓為民藝埕的房東,房東是「南街殷賑」畫作的大粉絲,也是這個活動重要的契機。

 郭先生一家人聚會的會場,民藝埕2F的茶藝館「南街得意」

        和這個家族一起相處的時刻,相當很有趣。他的兒子曾在日本求學,因此說了一口優美的日語。他憶起在京都大學主修數學的學生時代,每逢假日,便陪同父親去東京參觀上野的美術館。女兒則提到父親極為尊敬恩師郷原古統先生,以及國畫論争使父親畫風的轉變。長居美國的郭家人-特別是高齢的郭夫人,更述及「南街殷賑」中所繪的建築物,我無法相信我是何等的幸運可以親耳聆聽到這些訊息。


郭雪湖夫人(前列右),二位女兒及兒子

        在與郭家人見面後,我覺得我之前的見解,前文所書這幅畫的三個要素,如同素人看畫所做的解釋。這三個要素分別為代表日本殖民者所呈現威風凜凜的西式建築的「現代化」、表現台灣本土色彩的霞海城隍廟參拜人群的熱鬧景象的「本土化」,及展現異國風情豐富色彩的「蕃産内地みやげ」、「蓬莱名産」、「南國商會」、「新高バナナキャラメル」等招牌及繪在建築壁上的原民族的傳統藝匠圖騰。這是以觀光者的視點,即他人的視線――或者是說他人想看到台灣所呈現的風景的視線――強烈的投射。若沒有誤解的話,這幅畫是以日本人內在的視線看到的台灣,所呈現出異國的南國風情嗎?

        如果我對這幅畫的印象是正確的 ,那麼「北方來的人」的視線,經過什麼樣的路徑?如何與郭雪湖繪畫的想像力重疊?在台灣風景繪畫大師・郷原古統的影響下,其弟子郭雪湖又如何呈現對台灣風景的視線呢?

         9月中,我帶著這些疑問暫時返回日本時,有了意外的驚喜。我先生買了森美根子著的『台湾を描いた画家たち』(産経新聞出版,2010年)一書,放在我的書桌上。對幾乎不瞭解日本統治期的台灣美術史的私而言,這是一本非常有参考價值的書。

這次的參考文獻
       森美根子描述了日本統治時代的台灣畫家們,大多數的作品以台灣風景為主題的。這是由於「台展」(*台灣總督府的外圍團體所主辦的展覽會,審査委員為日本人畫家(*1)),具有濃厚「臺灣色」的風景穿易成為得獎作品,因此台灣人畫家的作品事多傾向「本土化色彩」(p210),以利得獎。書中亦提及顔娟英的論考(『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下冊,雄獅,2001年),台展重視「台灣色」,目的是為了使台灣特色固定於帝国殖民地體制中,「台展」是殖民地政府為宣揚治績的「裝飾窗」,許多台灣畫家們亦拼命的努力朝向這個裝飾窗。郭雪湖、陳進及林玉山在第一次的台展中展露頭角,成為「台展三少年」之一,而後, 便成為台展中活躍的畫家,「南街殷賑」亦是1930年的台展中的得獎作品。

        若果真如此,是否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解釋「南街殷賑」?但是,台灣人畫家知道為了展覧會的審査,必須創作出「臺灣色」的風景畫。 我再次重新面對這幅畫,以解開其異國情趣之謎。

        這幅畫鮮艷的色彩背後,評價者=殖民者,及被評價者=被統治者之間,定義「台灣的本土色彩」的政政治資源的不平等分配。如果有以上的認知,而單純以為這幅作品是「台灣人畫家繪出台灣豐富色彩的畫作」,未免太過單純了吧。

        然而,這幅畫呈現出輕輕的越過一種刻板的生命力。如同在畫裡,電影裡小說中,作家和作品欣賞者的互動關係中所創作出的作品,作家呈現出他人想看到的作品。站在被評價者立場的創造者,勢必被束縛在評價者所設的框架裡,接受框架的同時,也產生了反彈,一點一點的推向框架的外圍。

        重閱收錄在『四季・彩妍 郭雪湖』畫冊中的「南街殷賑」,感受到這幅畫具有一種特別力量。彷若年輕時的郭雪湖身為一位畫家的力量、想像力和野心,並包含畫家對迪化街的現代化和國際化的熱鬧的誇耀。

        「南街殷賑」 可以說是北方的外來政權者想要看到台灣的「本土色彩」以及在這些外來者所設的評價框架上,畫家想創作出故郷豐富色彩的繪畫之間,所產生強烈化學反應的作品。


(*1)台展的審査委員是由日本內地中央畫壇招徠的有名畫家。第一位台灣人審査委員是廖繼春(森[2010],p.120)。

日文原文出處:

2012年9月3日月曜日 迪化街での出会いはつづく:画家・郭雪湖のこと
http://taipeidiary15years.blogspot.jp/2012/09/blog-post.html

2012年9月29日土曜日 郭雪湖ふたたび:「南街殷賑」の視線について
http://taipeidiary15years.blogspot.jp/2012_09_01_archive.html

本文作者:川上桃子
http://www.ide.go.jp/Japanese/Researchers/kawakami_momoko.html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